因為缺乏自信,很多孩子說起話來就像蚊子“哼哼”,而使別人無法聽得清楚。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當孩子說話聲音極其微弱時,他們實際上是在為自己打馬虎眼,借此希望別人能夠忽略自己的語言表達或是錯誤,這都屬于刻意逃避的范疇。
因此要想改變孩子說話哼哼的局面,最重要的在于激發(fā)起孩子的自信心,也讓孩子更加堅強理性,勇敢地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這樣一來,孩子オ不會刻意逃避現實。那些不懼怕責任也充滿自信的人,哪怕明知道自己錯了,也會勇敢承認,而不會通過降低說話聲音來企圖對自己的錯誤蒙混過關。
當發(fā)現孩子說話聲音很小,哪怕沒犯錯誤也像蚊子哼哼一樣時,父母就要警惕了。一定要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能夠大聲地表達心聲,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說出來。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無非是因為害羞才不愿意說話或者因為膽怯而不敢大聲說話,其實孩子如果始終不能鼓起勇氣表達自己他們的發(fā)展和進步都會受到阻礙和限制。
孩子逃避說話就像逃避考試一樣,心理上是因為不愿意表現出自己的短處,刻意以小聲逃避,他們也就無法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也無法把短處暴露出來給別人評價,這樣一來進步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人,總是要經得起檢驗才能不斷進步,對于孩子而言也同樣如如此。
引導孩子大聲說話,對于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卓有成效。大聲說話,孩子オ能暴露自己在語言表達方面的不足也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民間有句俗話,叫作茶壺里煮餃子到不出來。很多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原本學識淵博,就是語言表達能力太差,所以導致人生的發(fā)展也受到限制。
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擁有自信和底氣,也勇敢地承擔責任,養(yǎng)成大聲說話的好習慣呢?首先,當孩子小聲說話的時候,父母可以假裝沒聽到或者沒聽清楚,而不給予孩子任何回應。這樣一來,交流的需求就會逼迫孩子大聲說話,至少要保證說話的音量能夠達到父母聽清楚的程度。其次,為了讓孩子大聲說話,父母還要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
當然,孩子畢竟還小,對于他們的任何訓練都應該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一開始,不要強求孩子的說話聲音足夠大,只要看到孩子比之前有所進步,就應該馬上表示認可和鼓勵,這樣孩子オ會受到激勵,也オ會主動堅持大聲說話。此外,也不要一上來就要求孩子必須在陌生的場合當著陌生人的面大聲說話,而是允許孩子先在家里熟悉的環(huán)境中,當著熟悉的人,學會大聲說話。
等到孩子養(yǎng)成大聲說話的好習慣,即使環(huán)境改變了,他們說話也不至于像蚊子哼哼。最后,還可以借助于游戲的方式給孩子營造輕松愉悅的表達環(huán)境,讓孩子在放松的情境中忘記緊張和焦慮,從而水到渠成大聲說話。否則,如果孩子總是一味地沉漫在緊張的狀態(tài)之中無法自拔,那么自然無法提高音量。
總而言之,大聲說話對于孩子是至關重要的,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卓有成效地培養(yǎng)孩子大聲說話的能力,也オ能讓孩子成為勇敢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