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速度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根據(jù)表現(xiàn)作品內(nèi)容的需要來決定,并具有一定的變化。只有綜合地運用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才能把一首詩歌朗誦得猶如聆聽著一曲美妙的樂章……,推薦兒童朗誦稿件《面包樹》。
森林旁邊有一間小茅屋,住著一個老人和他的兒子還有一個仆人。一條狗也是他們忠實的伙伴。那時,印度那干旱如燃燒著的土地上下起了瓢潑大雨。滂沱大雨不停地下,茅屋里的幾位居民不敢外出。因為儲存的食物已所剩無幾了,舊箱子里只有四塊面包所以他們希望暴雨停下來,地里長出新的果實。天夜里,風狂雨驟,前所未有。小屋里的幾個人圍桌而坐,狗睡在主人的腳邊。這時,傳來了一陣急促有力的敲門聲,仆人出去打開了門。
進來的人原來是一位乞丐。他想要一點兒面包。老人仔細地看了看面包箱之后,對仆人說:“把我的面包給他吧。他比我年齡大,比我更需要面包,他甚至連個擋風遮雨的地方都沒有啊!但愿布拉赫瑪神保護我們。”仆人面帶慍色,拿了塊面包送給那個乞丐,并讓他走。乞丐向他們祝福后,就走了。
過了七天之后,面包更少了,那個乞丐又來要東西吃。老人略思片刻,對仆人說:“你可以把你的面包給他,如果你幫助不幸的人,布拉赫瑪神一定會賜福給你的仆人拿來面包,和顏悅色地送給了乞丐。
大雨下個不停,又過了七天以后,那個乞丐又來要面包,他的身體已癱軟無力了。
老人說:“把我兒子的面包給他,這樣可以使孩子學會幫助別人。”仆人憂心忡忡地把面包送給了那個乞丐。乞丐眼里含著感激之淚走了。
暴雨仍然下著,天空雨云層層,烏黑一片,如同黑夜。乞丐第四次來叫門,請求給他一點兒吃的。老人說:“我們只剩給狗留下的那份面包了,就給他吧。如果狗明白這是一件好事,它也會感到高興的。”仆人聽從了老人的話,十分安靜地把面包送給了乞丐。只見那個乞丐變了樣,臟衣服從他那瘦骨嶙峋的身上脫落了,金光閃閃的光芒籠罩著他,原來他就是布拉赫瑪神。他走到仆人的身邊,把一粒像巴旦杏那樣大的種子給了他,并且說:“把這粒種子交給你的主人,讓他種上,它會長成一棵大樹,結(jié)許多果子,你們就再也不會挨餓了。這是布拉赫瑪對你們肯幫助不幸之人的獎賞。
仆人驚訝萬分,返回屋里,把種子交給老人,并講了發(fā)生的事情。他們走出屋子,但沒有看見神的蹤影。老人拿著種子,種在一座小山上,然后向布拉赫瑪神致謝。
老人致謝完以后,天立即下了一場甘雨,落在剛剛種下種子的那個地方。那里立即長出了一棵茁壯的樹芽,樹芽霎時長成了一棵異常巨大而神奇的樹。在樹枝中間,露出了四個果子,那是四個巨大的面包,又松軟又鮮美。面包樹就是這樣在印度出現(xiàn)的,這是布拉赫瑪神對他熱愛的人民的慷慨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