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紀(jì)雖小,但是,他首先是個“人”,會有自己的情緒,在遇到不喜歡的事情時,勢必會想到拒絕??墒呛芏鄷r候,父母卻教育孩子:不要對別人說不!其實,總讓孩子“逆來順受”,這不是真正的禮儀,更對口才的提高沒什么幫助。就連大人們,也可能會有這種體會:有時候明明應(yīng)該說“不”的事情,因為種種原因,怕別人下不了臺,或者怕別人心里不舒服,硬著頭皮答應(yīng)下來,結(jié)果搞得自己心里不舒服。所以說,學(xué)會說“不”是很必要的。父母應(yīng)該讓孩子學(xué)會說“不”,即學(xué)會拒絕別人。
也許有父母會有這樣的疑問:怎么拒絕還要學(xué),不就是幾個字嗎?其實,拒絕也是需要技巧的,否則說出來的話會讓人不快,別人會認(rèn)為孩子不懂得禮儀,更對他的口才能力打上問號。
孫磊今年9歲,可是他一點也不喜歡和父母在一起。為什么會這樣呢?讓我們看看他的故事就會明白了。

孫磊這兩年個子長得很快,所以,孫磊的父母生怕他吃少了跟不上營養(yǎng),哪怕他確實吃飽了,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媽媽還是會不停地勸說:“孫磊,多吃點,才會長得高高的?!?/span>
吃飯的問題上,孫磊感到了不自由,沒想到玩耍時,父母還是如此。有一次,孫磊玩泥巴玩得正起勁,爸爸過來了,大聲地嚷嚷:“天吶,孫磊不能玩泥巴,把小手弄臟了,再弄,爸爸要打你屁股了!”
還有更多的事情,父母都不會考慮孫磊的想法。比如,家里來了小客人,父母總是希望孫磊能做得很紳士。于是,當(dāng)別的孩子想要某個玩具或做別的什么事,父母總是勸說孫磊把自己的玩具給小客人玩或陪小客人玩。爸爸媽媽的這種做法,雖然稱不上是“錯”,確實可以讓孫磊變得更有教養(yǎng),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做法也剝奪了孫磊自己決定自己作為的權(quán)力。就這樣,孫磊的變化越來越大,甚至學(xué)會了逆來順受,在和伙伴相處的時候,別人讓他做什么,他就很聽話地去做。哪怕這個事情是自己不愿意做的,甚至這件事情是不能做的,只要伙伴們勸他幾句,他就會去做。又過了幾年,當(dāng)年的那些小朋友有些變成了壞孩子,孫磊跟著他們也做了幾件壞事,被人當(dāng)場抓住。父母知道了這些情況之后,就教育孫磊道:“以后別人叫你做壞事,你就堅決地說‘不’,讓你做你不想做的事,你就果斷地拒絕!”

看著爸爸媽媽的沉重表情,孫磊點了點頭,他按照父母教的做了。
但是,從此以后,他非常容易“得罪”人,人際關(guān)系也很糟糕。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不會拒絕,他說“不”的時候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可以說,孩子如果不會正確的拒絕,那么在將來成長的路上,就會遇到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正因為如此,孩子才不敢輕易說“不”,因為他們常常會出現(xiàn)這種心理,比如,拒絕朋友的要求,他們不跟我玩怎么辦?他們說我小氣怎么辦?他們欺負(fù)我怎么辦?
這些問題,孩子們不知道該如何完美解決,所以,他們寧愿答應(yīng)別人的要求,而自己忍受委屈和不快。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其實如何拒絕別人,這同樣是口才發(fā)揮的平臺。那么,怎么樣進行拒絕,才會讓對方感到自己是一個懂得禮儀的孩子呢?答案很簡單:語氣。拒絕別人經(jīng)常需要和對方反復(fù)“磨嘴皮子”,直到對方理解了你的苦衷。這其中,還要有良好的禮儀做輔助,只有這樣,對方才能認(rèn)真聆聽原因,從而不再勉強孩子。
王曉亮收到了生日禮物:一輛過山車的玩具模型。這個過山車非常漂亮,引得不少小朋友都過來看,甚至還伸出手去摸一摸。
這個時候,貴成過來了。王曉亮不想把過山車給貴成玩,于是抱著車逃避貴成的追趕,結(jié)果,這群小朋友,誰也沒玩上過山車。
晚上,媽媽聽到王曉亮講的這個事情,想了想,告訴王曉亮,怎樣才是拒絕貴成的最佳方式。
又過了幾天,王曉亮又碰到了貴成。這時,貴成要求王曉亮把玩具給他玩。
這一次,王曉亮沒有落荒而逃,而是向前走了兩步,對貴成說:“來,咱們先比比個兒吧。我比你高好多,你太小了,還玩不了這么大的車,等你長大了,我再教你玩,好嗎?”
貴成看著王曉亮,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只得一個人走開了。
過了一會兒,還有很多孩子來找王曉亮,王曉亮?xí)f:“我的車沒有充足電,我先玩一會兒,明天充足了電再給你玩好嗎?”
就這樣,王曉亮用這種商量的口吻回絕了伙伴的請,巧妙地守住了自己心愛的東西,不僅鍛煉了口才和應(yīng)變能力,又避免了一場暴風(fēng)雨。
當(dāng)然,孩子如此回絕朋友,他的心里可能會有些不舒服,認(rèn)為這樣是騙了朋友。這個時候,父母應(yīng)當(dāng)告訴孩子:“無視別人的求助,是自私的,是沒有同情心的;但無原則的慷慨,也是不好的。只有學(xué)會適當(dāng)?shù)鼐芙^,才是最好的交往藝術(shù)?!痹诰芙^的時候要求孩子解釋自己的理由,必要的時候還要編一些善意的謊言,目的不是欺騙他人,而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對別人說“不”,除了語言之外,最重要的是態(tài)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舉止要自然,說話的神態(tài)要顯得輕松,表達(dá)理由要盡量流暢,這樣才能避免對方的誤會和不快。特別是在拒絕他人的好意時,更需要掌握拒絕的技巧,那么怎樣進行口才訓(xùn)練呢?
一般情況下,在拒絕別人的時候,家長進行應(yīng)教孩子注意以下幾點。
1.以和藹的態(tài)度拒絕。
想要別人理解自己的回絕,孩子必須注意自己的禮儀。父母可以讓孩子學(xué)會這樣說:“感謝你在需要幫助的時候首先想到我,我很榮幸,但是我要略表歉意?!弊⒁?不要做出過分歉意的樣子,否則會給人不誠實的印象。
這樣的行為,會讓別人感到自己確實有苦衷,因此不會過分糾纏。父母一定要對孩強調(diào):要保持低姿態(tài)。即使對別人的要求很反感,也不要流露出不快的神色,更不要蔑視或忽略對方。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學(xué)會這些,那么,就會給別人留下沒有禮儀的印象,或會讓對方覺得你的孩子的拒絕是有意的,或?qū)λв谐梢?從而對他的拒絕產(chǎn)生逆反心理。
2.積極地聽。
拒絕的藝術(shù),最忌諱地就是回絕時不聽對方述說就脫口而出。在他人剛開口還未說完的時候就斷然拒絕是很失禮的,也最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應(yīng)該耐心地聽完對方的講話,并認(rèn)真弄懂對方的理由和要求,讓對方了解到自己的拒絕不是草率做出的,是在認(rèn)真考慮之后才不得已而為之的。
無論是出于何種原因,孩子要對他人說“不”,一定要讓他聽清對方陳述要求和理由。輪到自己闡述拒絕的理由時,要時刻始終保持和藹的態(tài)度,表示出對對方的好感和真誠之心,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禮儀,這樣,對方才會認(rèn)可你的口才,認(rèn)同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