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情緒,改善溝通(每個人都應知道的溝通術(shù))
以下一段話來源于樊登讀書:
“我發(fā)現(xiàn)身邊大量的人生活得很痛苦,原因是什么?不讀書!他們根本不知道怎么處理那些問題。
比如說怎么帶孩子?不會!
怎么跟老公老婆相處?不會!
怎么創(chuàng)業(yè)?不會!
怎么跟父母溝通?不會!
就是所有東西都不會,竟然也能活到現(xiàn)在。代價是什么呢?就是橫沖直撞。我能看到很多人在生活當中,唯一的工作方式就是橫沖直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跟誰發(fā)飆就跟誰發(fā)飆,或者想多痛苦就多痛苦,把生活折騰的一塌糊涂。
有一個俗語講得特別好,叫“大象闖進瓷器店”。我們像闖進瓷器店的大象,把這個瓷器店折騰得一塌糊涂,最后說生活就是這樣。好多人就覺得生活就是這樣,你還能怎么著呢?但是我明明看到書上不是這樣寫的,書里面有很多方法,哪怕你用上一點點,都會不同。
就比如說你會《關鍵對話》,你跟別人談話肯定不一樣。你會《主動積極的心態(tài)》,你處理問題肯定不一樣。你會情感引導,你會跟孩子說《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任何一個東西學會一點點,你的生活都會變得不一樣。”
今天我們要講的溝通問題歸納起來也非常簡單,就是情緒認知,操作起來也簡單,那就是反應溝通中的情緒,雖然簡單,卻跟我們溝通中的本能大相徑庭,太多人一溝通就走向相反的方向。如果能做到在溝通中反應對方情緒,作用是非常巨大,我們有必要去學習的。
情緒需要被看到
舉個例子,如果在路上A被B的狗咬了,B馬上掏出很多錢,沒有任何態(tài)度上的表現(xiàn),也不道歉,也沒有歉疚感,A會不會馬上接受?
顯然是不會的,因為A的情緒沒有被承擔。
海底撈當年后廚驚現(xiàn)老鼠,他們在第一時間公開道歉信,但跟網(wǎng)絡上很多甩鍋“試用期員工”的組織不太一樣,他們其中有一條是這樣說的:
“6.涉事停業(yè)的兩家門店的干部和職工無需恐慌,你們只需按照制度要求進行整改并承擔相應的責任。該類事件的發(fā)生,更多的是公司深層次的管理問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
道歉信發(fā)出以后輿論明顯有了改善,開始有站在他們角度的人來評論該事件。
其實,在心理學上生氣只是人們的第二情緒,它是由于第一情緒產(chǎn)生的反應,這個第一情緒可能是害羞,恐懼,擔心,失望,委屈,無助,困惑等負面情緒,如果生氣的時候,這些更深層次的需求能被對方看到和反應出來,情緒水平馬上就會降低。
如果吵架的時候,雙方只顧發(fā)泄憤怒,爭對錯,爭強勢,而沒有看到彼此憤怒背后的心理需要,那我們就很難吵架吵到點子上,也很難真正地解決問題。
反應情緒是溝通成功的第一步
有個銷售,年輕的時候,當顧客問到“怎么這么貴?”他會辯解“東西好啊,成本高嘛。”但是現(xiàn)在他發(fā)現(xiàn)說一句話,三分之二的客戶都付錢了,這句話就是——“對不起 讓你為難了。”
客戶真正的情緒是我想要,但是貴,我有點為難。需要你理解我的猶豫和糾結(jié)啊。當對方的情緒被發(fā)覺以后,情緒水平就已經(jīng)下降了,生氣可能就過了。
所以,有的人在面對生氣的女朋友時,他說“對不起啦,別生氣啦。”面對生氣的服務對象時,他說“對不起,給我們一次機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用,如果沒有找出生氣背后的情緒原因,對方會放大情緒,甚至翻舊賬,到處撒氣。
這些都是因為情緒需要被承擔,需要被反應。那么如何才是正確的操作呢?
舉個例子,孩子正在用石頭砸門,爸爸正在寫稿件很生氣,一把拿過石頭,孩子被嚇哭了,爸爸平靜了一下情緒,跟孩子說“爸爸剛才搶過你的石頭你感覺到害怕是吧?”孩子點了下頭,情緒平靜了很多,爸爸再用平和的語氣溝通“爸爸不應該態(tài)度不好,但是砸門會發(fā)出噪音影響別人,爸爸也怕弄傷你自己,你理解爸爸嗎?”...
為什么要重視情緒認知
我們作為家長的這代人,小時候的家庭環(huán)境,很可能是在忽視或者“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中成長起來的,這導致很多爸爸小時候被揍多了,腎上腺素比常人要高很多,很容易發(fā)脾氣。本來是愛孩子的,愛父母的,表達出來就成了指責,“誰叫你不去醫(yī)院的”“跟你說過多少次了?”
經(jīng)常指責,責罵孩子會帶來很多嚴重的后果。
1.經(jīng)常受到父母呵斥的孩子注意力、記憶力等認知功能有可能會嚴重受到損害,學習能力也可能會有所退步。
孩子看到你的時候就有壓力,我們?nèi)祟愂怯们邦~葉理性思考,來控制杏仁核所發(fā)生的情緒反應。如果孩子一做作業(yè)家長就指責,吼叫,孩子無法用理性的前額葉進行思考,因為他需要啟動杏仁核來應對你帶來的壓力。
2.破壞孩子的價值感,打擊自信、自尊,缺乏安全感,無法進行正常人際交往,缺少與人情感接觸的愿望和動力。
孩子長期在被指責和否定,會讓自己覺得價值感缺失,孩子覺得“我是不是很差”“我是不是不好”“我不重要““沒有人喜歡我”,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很多打架斗毆,甚至輕視生命,不怕被傷害的孩子都是沒有價值感導致,這點真的非常重要。
無條件地愛孩子,接納孩子,把面對壞事的情緒和評價孩子本身區(qū)別開,是家長要重視的。而且孩子會學會跟你大喊大叫,或者對別人吼叫。
3.叛逆,因為家長無法理性溝通,導致孩子不主動找你傾訴。在青春期有力量反抗的時候更加叛逆。
叛逆的孩子都是需求沒有被滿足,作為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后的需求,比如學習遇到困難,在學校被孤立,和父母的關系酗酒,暴力?對自己外貌形象不滿,或者看電視覺得叛逆很酷......
叛逆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內(nèi)心充滿怨氣,這時候父母很重要。孩子需要你的幫助,需要你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生活,來理解和反應孩子的情緒。
那么作為成年人,當我們忽然有情緒的時候,要認識到情緒的發(fā)生,可以跟對方說,我現(xiàn)在有點憤怒,我需要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第二,低聲細語更容易更能讓對方聽得進去。
所以我們在溝通中,不僅要認識自己的情緒發(fā)生,發(fā)生背后的原因,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也要讓孩子認識情緒的產(chǎn)生和應對溝通中的情緒問題。先反應對方的情緒,再提出自己的需求。
溝通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人際交往方式,一起來學習口才吧!
文字|部分來源于黃執(zhí)中超級說服力、樊登讀書
以下一段話來源于樊登讀書:
“我發(fā)現(xiàn)身邊大量的人生活得很痛苦,原因是什么?不讀書!他們根本不知道怎么處理那些問題。
比如說怎么帶孩子?不會!
怎么跟老公老婆相處?不會!
怎么創(chuàng)業(yè)?不會!
怎么跟父母溝通?不會!
就是所有東西都不會,竟然也能活到現(xiàn)在。代價是什么呢?就是橫沖直撞。我能看到很多人在生活當中,唯一的工作方式就是橫沖直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跟誰發(fā)飆就跟誰發(fā)飆,或者想多痛苦就多痛苦,把生活折騰的一塌糊涂。
有一個俗語講得特別好,叫“大象闖進瓷器店”。我們像闖進瓷器店的大象,把這個瓷器店折騰得一塌糊涂,最后說生活就是這樣。好多人就覺得生活就是這樣,你還能怎么著呢?但是我明明看到書上不是這樣寫的,書里面有很多方法,哪怕你用上一點點,都會不同。
就比如說你會《關鍵對話》,你跟別人談話肯定不一樣。你會《主動積極的心態(tài)》,你處理問題肯定不一樣。你會情感引導,你會跟孩子說《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任何一個東西學會一點點,你的生活都會變得不一樣。”
今天我們要講的溝通問題歸納起來也非常簡單,就是情緒認知,操作起來也簡單,那就是反應溝通中的情緒,雖然簡單,卻跟我們溝通中的本能大相徑庭,太多人一溝通就走向相反的方向。如果能做到在溝通中反應對方情緒,作用是非常巨大,我們有必要去學習的。
情緒需要被看到
舉個例子,如果在路上A被B的狗咬了,B馬上掏出很多錢,沒有任何態(tài)度上的表現(xiàn),也不道歉,也沒有歉疚感,A會不會馬上接受?
顯然是不會的,因為A的情緒沒有被承擔。
海底撈當年后廚驚現(xiàn)老鼠,他們在第一時間公開道歉信,但跟網(wǎng)絡上很多甩鍋“試用期員工”的組織不太一樣,他們其中有一條是這樣說的:
“6.涉事停業(yè)的兩家門店的干部和職工無需恐慌,你們只需按照制度要求進行整改并承擔相應的責任。該類事件的發(fā)生,更多的是公司深層次的管理問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
道歉信發(fā)出以后輿論明顯有了改善,開始有站在他們角度的人來評論該事件。
其實,在心理學上生氣只是人們的第二情緒,它是由于第一情緒產(chǎn)生的反應,這個第一情緒可能是害羞,恐懼,擔心,失望,委屈,無助,困惑等負面情緒,如果生氣的時候,這些更深層次的需求能被對方看到和反應出來,情緒水平馬上就會降低。
如果吵架的時候,雙方只顧發(fā)泄憤怒,爭對錯,爭強勢,而沒有看到彼此憤怒背后的心理需要,那我們就很難吵架吵到點子上,也難真正地解決問題。
反應情緒是溝通成功的第一步
有個銷售,年輕的時候,當顧客問到“怎么這么貴?”他會辯解“東西好啊,成本高嘛。”但是現(xiàn)在他發(fā)現(xiàn)說一句話,三分之二的客戶都付錢了,這句話就是——“對不起 讓你為難了。”
客戶真正的情緒是我想要,但是貴,我有點為難。需要你理解我的猶豫和糾結(jié)啊。當對方的情緒被發(fā)覺以后,情緒水平就已經(jīng)下降了,生氣可能就過了。
所以,有的人在面對生氣的女朋友時,他說“對不起啦,別生氣啦。”面對生氣的服務對象時,他說“對不起,給我們一次機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用,如果沒有找出生氣背后的情緒原因,對方會放大情緒,甚至翻舊賬,到處撒氣。
這些都是因為情緒需要被承擔,需要被反應。那么如何才是正確的操作呢?
舉個例子,孩子正在用石頭砸門,爸爸正在寫稿件很生氣,一把拿過石頭,孩子被嚇哭了,爸爸平靜了一下情緒,跟孩子說“爸爸剛才搶過你的石頭你感覺到害怕是吧?”孩子點了下頭,情緒平靜了很多,爸爸再用平和的語氣溝通“爸爸不應該態(tài)度不好,但是砸門會發(fā)出噪音影響別人,爸爸也怕弄傷你自己,你理解爸爸嗎?”...
為什么要重視情緒認知
Sentiments
我們作為家長的這代人,小時候的家庭環(huán)境,很可能是在忽視或者“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中成長起來的,這導致很多爸爸小時候被揍多了,腎上腺素比常人要高很多,很容易發(fā)脾氣。本來是愛孩子的,愛父母的,表達出來就成了指責,“誰叫你不去醫(yī)院的”“跟你說過多少次了?”
經(jīng)常指責,責罵孩子會帶來很多嚴重的后果。
1.經(jīng)常受到父母呵斥的孩子注意力、記憶力等認知功能有可能會嚴重受到損害,學習能力也可能會有所退步。
孩子看到你的時候就有壓力,我們?nèi)祟愂怯们邦~葉理性思考,來控制杏仁核所發(fā)生的情緒反應。如果孩子一做作業(yè)家長就指責,吼叫,孩子無法用理性的前額葉進行思考,因為他需要啟動杏仁核來應對你帶來的壓力。
2.破壞孩子的價值感,打擊自信、自尊,缺乏安全感,無法進行正常人際交往,缺少與人情感接觸的愿望和動力。
孩子長期在被指責和否定,會讓自己覺得價值感缺失,孩子覺得“我是不是很差”“我是不是不好”“我不重要““沒有人喜歡我”,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很多打架斗毆,甚至輕視生命,不怕被傷害的孩子都是沒有價值感導致,這點真的非常重要。
無條件地愛孩子,接納孩子,把面對壞事的情緒和評價孩子本身區(qū)別開,是家長要重視的。而且孩子會學會跟你大喊大叫,或者對別人吼叫。
3.叛逆,因為家長無法理性溝通,導致孩子不主動找你傾訴。在青春期有力量反抗的時候更加叛逆。
叛逆的孩子都是需求沒有被滿足,作為家長要看到孩子背后的需求,比如學習遇到困難,在學校被孤立,和父母的關系酗酒,暴力?對自己外貌形象不滿,或者看電視覺得叛逆很酷......
叛逆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內(nèi)心充滿怨氣,這時候父母很重要。孩子需要你的幫助,需要你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生活,來理解和反應孩子的情緒。
那么作為成年人,當我們忽然有情緒的時候,要認識到情緒的發(fā)生,可以跟對方說,我現(xiàn)在有點憤怒,我需要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第二,低聲細語更容易更能讓對方聽得進去。
所以我們在溝通中,不僅要認識自己的情緒發(fā)生,發(fā)生背后的原因,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也要讓孩子認識情緒的產(chǎn)生和應對溝通中的情緒問題。先反應對方的情緒,再提出自己的需求。
溝通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人際交往方式,一起來學習口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