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少兒口才培訓(xùn)的原因是有些孩子小時候不敢說話,不善于說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形成了封閉的性格,即所謂的內(nèi)向性格。一方面,孩子們會因為他們說話不規(guī)范而被同學(xué)嘲笑,不敢說話。
《老和尚收徒》
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寺廟,寺廟里住著一個非常老的和尚。這個和尚已經(jīng)接近花甲了,加上一些積蓄,他想著一個誠實正直的小和尚作為徒弟繼承這座寺廟。
有一天,一個小青年來到廟里,求見老和尚,表示愿意出家。
老和尚沒有表態(tài),先讓他在陽光下站兩個小時再說。此時正值盛夏,赤日炎炎似火。不一會兒,小青年的熱污吱吱直冒,打不住,趁老和尚不在,偷偷溜下山去。幾天后,又有一個后生來到廟里,真誠地要求出家,請老和尚收他為徒。老和尚也沒有立即答應(yīng),先叫他到溪里洗兩個小時的木炭再說。后生覺得洗木炭是捉弄人,當(dāng)場丟木炭揚長而去。老和尚見了,不由得連連搖頭。
再過一會兒,山下又來了一個年輕人。一踏進(jìn)廟門,他就一頭拜倒在老和尚面前,發(fā)誓要出家一輩子,不再糾纏塵世,懇求老和尚開恩收下他。老和尚見他出家的心如此堅定,又如此有禮,心中有五分喜悅。
所以,他便命令他先在陽光下站兩個小時,然后再進(jìn)廟里面談。年輕人二話不說,真在烈日下站了兩個小時,身上曬脫了一層皮。
老僧見了,心里又增添了三分喜悅。然后老僧又叫他去洗木炭,年輕人亳無怨言地提起木炭,足足洗了兩個小時。
老僧見這位年輕人如此循規(guī)蹈矩,彬彬有禮,誠實聽話,自信地收到了一個好徒弟,此刻便收進(jìn)了門。
小和尚進(jìn)廟后的確很出眾,勤勞能干,兢兢業(yè)業(yè)。每個月都有余,所做的事情,都讓老和尚稱心如意。
老僧前人后幾次都說:收了這么一個賢明老實的徒弟,和尚我真是前世修得綠啊!
再過一個月。這一天,老和尚要下山化綠,簡單的交待了小和尚幾句,就放心的走了。但等老和尚三天后回到廟里,發(fā)現(xiàn)廟里早已被洗劫一空,惟見墻上留下四首詩:
老老實實地下站,
誠實地洗木炭。
和尚師傅出去了,
誠實地挑幾擔(dān)。
世界難以預(yù)料,變化莫測。心靈更難預(yù)測,即使你擦亮眼睛,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也很難看清一個人的心靈。輕而易舉地相信自己的判斷,輕而易舉地相信會被別人騙。關(guān)于這一點,臥薪嘗膽的經(jīng)典故事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