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逐漸學會了朗誦后,下一步,就是要讓他掌握背誦的技巧??梢哉f,朗誦與背誦,這都是打造良好口才的基本訓練。父母引導孩子多背誦一些妙語佳句不僅很好地訓練孩子的記憶力,還會幫助孩子在講話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引用其中的精彩詞句和段落,從而使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增強。
當然,很多父母都知道背誦的好處,也會不斷督促孩子背古詩,甚至那些冗長的散文。這樣的想法固然不錯,但是,對于孩子背誦的內(nèi)容及方式,這些必須符合他們的年齡,否則,還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趙志鵬在班上不愛說話,甚至是元旦聯(lián)歡會這種活動,他還是顯得沒什么興趣。老師感到很好奇,便問他“趙志鵬,為什么你這么不愛說話啊?”

趙志鵬想了一會兒說:“我也不知道。有時候我想說話,但是又想起來媽媽給我布置的背誦任務,頭感覺就大了,所以不想張嘴?!?/span>
在老師的進一步詢問下,趙志鵬這才講出前因后果。原來,趙志鵬的媽媽希望他能通過背誦來提高表達能力和學習成績,就和他一起制訂了每周背誦兩首詩的計劃。前三周執(zhí)行得很好,主要是媽媽和他在上學、放學路上起背。
可后來過了一段,趙志鵬就說不想背了,因為,媽媽那時已經(jīng)成為一名老師,總是對他嘮嘮叨叨,并且隨時都會提問,自己卻不愿意背。并且,那些內(nèi)容都是余秋雨那種類型的散文,孩子根本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自然不愿張口。
可是,媽媽卻沒有看到這一點,還是逼著趙志鵬背書。趙志鵬感到無比厭煩,于是干脆閉嘴,這樣,其他人就沒法逼自己背書了。
現(xiàn)實中,這樣的孩子有很多。究其原因,還是由于父母的方法不當,只看到背誦的好,卻不講究方式方法這樣導致了孩子背誦的興趣越來越低,并影響了正常交流,更導致口才不僅沒有提高,反而出現(xiàn)了倒退。

張秀芳的爸爸在教育孩子時,始終記得這樣的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道出了“讀詩”“寫詩”的關系。
正是有這樣的認識,她爸爸從小就讓女兒背誦唐詩宋詞,還好女兒對這些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的詩文比較感興趣,加上爸爸又會不斷對孩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出解釋,孩子自然愿意背誦。待女兒上初中的時候,爸爸又讓張秀芳背誦名人名言以及近代詩人的散文詩,使其從中獲知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升了文學素養(yǎng)。由于從小積累了廣博的文學知識,張秀芳的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鍛煉。在與人交談的時候,總能在不經(jīng)意間說出讓人眼前一亮的話來。一些比較深奧的道理一經(jīng)她的表述,顯得通俗易懂,大家很容易明白。另外,女兒的語文成績也非常不錯,寫岀的作文經(jīng)常被老師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