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會經(jīng)常運用朗誦嗎?如果會,你們能很好地朗誦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嗎?其實朗誦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也是運用很多的。朗誦是指清晰、準確、響亮、有感情地把文章表達岀來是一種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作活動。它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
正確的朗誦方式,可以給聽眾以美的享受;錯誤的朗誦方式,則會讓人感到虛假厭煩。一般來說,常見的錯誤的朗誦技巧主要有以下幾種?
1.念字式:這是一種單純念字、照字讀音的朗誦方式,也叫“硬讀式”。在這種朗誦方式中,詞與短語都沒有輕重之分,聽不出完整的句與段,朗誦者是一字字地出聲,死板、生硬。
2.念經(jīng)式:這一朗誦方式,其特點是聲音小、速度快,沒有頓歇,沒有起伏,沒有重音,更談不上聲音和感情上的變化,只是又快又低地念經(jīng)一樣讀完作品。就像和尚念經(jīng),總是用一種固定的腔調,導致音與義的隔離,聲不表義,聲不傳情。
3.八股式:不從作品內(nèi)容出發(fā),一味地從聲音上刻意追求,以不變的聲調格式,去應萬變的作品內(nèi)容。其特點是腔調固定,前高后低或者前低后高,前緊后松或者前松后緊;聲音一頓一頓的,沒有語氣變化。這種“八股式”的朗誦方式,初學者一旦形成,便難以糾正。
4.演戲式(分角色朗讀除外):朗誦不是演戲,朗誦者的任務,是以自己的身份講述朗誦作品中的人事、理,評述作品中人物的是與非。朗誦者不是再現(xiàn)作品人物是“怎么說的”,而是強調他們“說了些什么”,借助聲音技巧挖掘出語句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