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培訓參加過朗誦比賽的都知道:在進行舞臺朗誦的時候當然要付出不少辛苦,但更令朗誦者勞神的是在詩歌朗誦的準備過程中對作品的選擇,有的朗誦者往往花費數(shù)倍于上口訓練的時間來選擇作品,而且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朗誦的作品。
《燃燒的紅燭》
金波
每天,老師
睡得最晚,
起得最早;
這,窗下的老槐樹知道,
樹下的小鳥知道。
在燈下,她批改著本本作業(yè)
看著、看著,
嘴角溢出了微笑;
但,時光老人的足跡,
也印上了她的眼角。
老師的夢很短很短,
但在夢中
她也能聽到
上課的鈴兒在搖……
在黑夜與黎明之間
老師是一支紅燭在燃燒。
每天,老師
來得最早,
走得最晚;
這,第一縷晨曦知道
滿天的星斗知道。
她用慈祥的愛,
激起我們心中的熱潮,
讓紅領巾和紅旗一起飄揚,
讓理想和篝火一起燃燒;
她引導我們
攀上一座座高峰,
向著光輝的未來遠眺。
她站在今天,想著明天。
春風化雨
哺育著一代代新苗。
當我們長成參天大樹,
就去把未來創(chuàng)造!
在今天與明天之間,
老師是一座宏偉的橋。
少兒培訓朗誦時人們也會感覺到,好的朗誦作品能夠使朗誦者在進行朗誦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選定作品成為詩歌朗誦準備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