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最喜愛的一本書》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是余華的《活著》。
《活著》是一個關(guān)于笑與哭、生與死、善與惡、幸福與不幸、家庭與社會、責(zé)任與勇氣、絕望與希望的故事,我甚至覺得它涵蓋了一個人要活在世上的所有因素,正是這種鮮明的對比,給予了生命強(qiáng)大的力量,給了我們十足的幸福。作者余華這樣解釋“活著”: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jìn)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shí)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yùn)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yàn)樗麄兓ハ喔屑?同時又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拋棄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yáng)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小說的后半部分,福貴的親人相繼離去,整個故事已經(jīng)陷入深深的悲哀,悲慘成了這家人的宿命,讓人心痛。福貴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與一頭老牛為伴,那頭牛也叫福貴。書的結(jié)尾,老人終日對那頭牛說著:“今天有慶、二喜耕了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說回來,你年紀(jì)大了,能耕這么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讀到這里,我哭的不能自已。最后的一個淚點(diǎn),也最深刻的點(diǎn),讀著讓人扼腕,讓人嘆息千百年來農(nóng)民的命運(yùn)各不相同卻又如出一轍:在大的史禍面前,他們總是那樣脆弱而悲慘。一本書翻過去了,但我卻覺得似平沉得都要拿不住。
活著,是一種力量,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