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可以培養(yǎng)清晰的口頭表達能力,推薦小學生朗誦稿《夔牛皮鼓》。
黃帝和蚩尤在涿鹿大戰(zhàn),兩方你來我往,一時勝負難分。蚩尤有一大群軍隊,特別是那些銅頭鐵額、頭上長角的蚩尤弟兄,還有飛上天空和在險山峻嶺上行走的本領(lǐng)。
面對聲勢仍舊浩大的蚩尤軍隊,黃帝心里很是發(fā)愁,一時沒有什么制勝的辦法。而且,他這邊軍隊的士氣漸漸低落下去,這該怎么辦呢?
想來想去,黃帝終于想出來一個妙法。
原來,在東海的流波山上,有一只名叫“夔”的野獸。它的形態(tài)像牛,卻沒有角,有著蒼灰色的身子,只有一只腳,能夠自由自在地在海水中進出。每當它進出海水的時候,必定伴隨著大風大雨,身上發(fā)出像日月般閃閃的光輝,同時大張著口吼叫,聲音好像打雷。黃帝便派人去將它捉了來,剝了它的皮,將皮晾干,制成一面軍鼓。
軍鼓有了,還差一根鼓槌。黃帝又打起雷澤中雷神的主意。
這雷神,又叫“雷獸”,是一個龍身人頭的怪物,常在雷澤里無憂無慮地拍打肚子玩耍。它一拍肚子,就放出一個響雷。黃帝也派人去把它捉來,不由分說將它殺了,從它身體內(nèi)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作鼓槌。軍鼓有了,鼓槌也有了,黃帝就用雷神的骨頭做的鼓槌,來敲打夔牛皮做成的軍鼓。
兩件東西碰在一起,發(fā)出的聲音比打炸雷還響,據(jù)說五百里以外都能聽見。這面軍鼓被搬到戰(zhàn)場上,一連擂了九通,果然山鳴谷應(yīng),天地變色,黃帝這邊軍威大振。蚩尤弟兄們聽見鼓聲,個個吃驚,不能飛也不能走了。黃帝的軍隊就在震耳的鼓聲中追殺上去,打了一個大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