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語文的考試只有筆試,沒有“口試。改變應(yīng)試觀念,首先要向小朋友大力宣傳口語訓練的好處,讓他們真正懂得善于口語表達的好處。如,口語訓練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最好途徑,口語流利,下筆也就通暢;口才是為人處事的誠實招牌,話說得得體有水平,就反映出人高尚的修養(yǎng)、素質(zhì)和知識水平等,從而獲得辦事的效率、成果……
少兒口才訓練方法:
(1)背誦法同學們都背誦過課文。有詩歌、有散文、有小說。背誦的目的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因為老師要求必須背誦,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wù);也有的是為了記憶下某個名詩、名句,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而我們提倡的背誦,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鍛煉我們的口才。我們要求的背誦,并不僅僅要求你把某篇演講辭、散文背下來就算完成了任務(wù),我們要求的背誦,一是要求“背”,二還要求“誦”。這種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yǎng)記憶能力,二是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
(2)速讀法這里的“讀”指的是朗讀,是用嘴去讀,而不是用眼去看,顧名思義,“速讀”也就是快速的朗讀。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鍛煉人口齒伶俐,語音準確,吐字清晰。
方法:找來一篇演講辭或一篇文辭優(yōu)美的散文。先拿來字典、詞典把文章中不認識或弄不懂的字、詞查出來,搞清楚,弄明白,然后開始朗讀。一般開始朗讀的時候速度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讀得快,最后達到你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要求:讀的過程中不要有停頓,發(fā)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要盡量達到發(fā)聲完整。
(3)練聲法練聲也就是練聲音,練嗓子。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聽那些飽滿圓潤、悅耳動聽的聲音,而不愿聽干癟無力、沙啞干澀的聲音。所以鍛煉出一副好嗓子,練就一腔悅耳動聽的聲音,是我們必做的工作。
練聲的方法是:第一步,練氣。俗話說練聲先練氣,氣息是人體發(fā)聲的動力,就像汽車上的發(fā)動機一樣,它是發(fā)聲的基礎(chǔ)。氣息的大小對發(fā)聲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氣不足,聲音無力,用力過猛,又有損聲帶。所以我們練聲,首先要學會用氣。
吸氣:吸氣要深,小腹收縮,整個胸部要撐開,盡量把更多的氣吸進去。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聞到一股香味時的吸氣法。注意吸氣時不要提肩。
呼氣:呼氣時要慢慢地進行。要讓氣慢慢地呼出。因為我們在演講、朗誦、論辯時,有時需要較長的氣息,那么只有呼氣慢而長,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呼氣時可以把兩齒基本合上。留一條小縫讓氣息慢慢地通過。學習吸氣與呼氣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園去做這種練習,做深呼吸,天長日久定會見效。
第二步,練聲。我們知道人類語言的聲源是在聲帶上,也就是我們的聲音是通過氣流振動聲帶而發(fā)出來的。在練發(fā)聲以前先要做一些準備工作。先放松聲帶,用一些輕緩的氣流振動它,讓聲帶有點準備,發(fā)一些輕慢的聲音,千萬不要張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對聲帶起破壞作用。這就像我們在做激烈運動之前,要做些準備動作一樣,否則就容易使肌肉拉傷。聲帶活動開了,我們還要在口腔上做一些準備活動。我們知道口腔是人的一個重要的共鳴器,聲音的洪亮、圓潤與否與口腔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所以不要小看了口腔的作用。
(4)復(fù)述法復(fù)述法簡單地說,就是把別人的話重復(fù)地敘述一遍。這種方法在課堂上使用的較多。如老師讓同學們看一段幻燈片,然后請同學復(fù)述幻燈片的情節(jié)或人物的對話。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在于鍛煉人的記憶力、反應(yīng)力和語言的連貫性。
其方法是:選一段長短合適、有一定情節(jié)的文章。最好是小說或演講辭中敘述性強的一段,然后請朗誦較好的同學進行朗讀,最好能用錄音機把它錄下來,然后聽一遍復(fù)述一遍,反復(fù)多次地進行。直到能完全把這個作品復(fù)述出來。
(5)模仿法我們每個人從小就會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說話。其實模仿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小時候?qū)W說話是向爸爸、媽媽及周圍的人學習,向周圍的人模仿。那么我們練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這方面有專長的人模仿。這樣天長日久,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