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得體拉近溝通距離
時間:2017-09-25 14:39 來源:未知 作者:風格d 點擊:次
| 俄國十分杰出的哲學家、作家赫爾岑曾經(jīng)說過:“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禮貌,它比最高級的智慧和所有學識都重要。”這話雖有一些偏頗,可禮貌語言作為社交來說的確是必備的基本美德之一,對它的作用和力量應給予高度重視。 俗話說:“一句話能將人說跳,也能將人說笑。”語言等于思想的衣裳,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高雅還是粗俗。若是你要溝通情感的熱流,令社交暢通無阻,就該得體地使用禮貌的用語。 ![]() 在我國,人們打招呼經(jīng)常習慣問:“吃飯了?您這是到哪兒去?”這有些太單調(diào),也不雅致。在這個方面,我們應當做引進工作,豐富一下自己的禮貌用語。比如見面時稱:“早安”、“午安”、“晚安”、“您夫人身體如何”、“請代問您全家好”等。語言一定要親切溫和、音量適中。若粗聲粗氣或是奶聲奶氣,別人就難以產(chǎn)生好感。用禮貌用語,還應注意儀表神態(tài)美,當你對別人詢問時,態(tài)度更應謙恭,挺胸收腹,稱他的名字。若用鄙視的態(tài)度,肯定遭人冷眼,吃“閉門羹”。 在公共場合談話、高聲辯論、糾纏不清、出言不遜或是惡語傷人都是社交的大忌。有人老是喜歡大談自己如何如何,令人無法接受。意大利音樂家威爾第在50歲時,同一個18歲的青年作曲家見面。這個年輕人喋喋不休地說自己和自己的樂曲。威爾第專心聽完他講話,說:“我18歲時,我相信自己是個很偉大的作曲家,也總是說‘我’;我25歲時,我說‘我與莫扎特’;等我40歲的時候,我已經(jīng)在說‘莫扎特和我,了。”這件事令人覺得這個青年作曲家缺乏修養(yǎng),太過淺薄。這席話,十分發(fā)人深省,它告訴我們:一個人應當少談自我,貴在有自知之明,不應目中無人。 人和人間的交往,稱呼必不可少。人們對于稱呼的恰當與否,一直非常敏感。初交時,往往就會決定交際的成敗,稱呼不當能夠引發(fā)情感上的障礙。現(xiàn)代人的稱呼名目比較復雜,一個得體的稱呼,往往會產(chǎn)生微妙的作用。 (責任編輯:風格d) |
- 上一篇:如何進行一場有效的交談
- 下一篇:如何與聽眾合二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