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qjzrv"></button>
  • 織夢CMS - 輕松建站從此開始!

    語慧天下

    當(dāng)前位置: 主頁 > 教育 > 學(xué)校教育 >

    儀式感,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時間:2017-08-09 14:24來源:未知 作者:追風(fēng)liu 點擊:
    親愛的孩子,這個世上,沒有人比我更愛你! 想必不少伙伴們都給孩子讀過《小王子》的故事,文章里小王子和狐貍有一段這樣的對話。 儀式是什么?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一種早已被


      親愛的孩子,這個世上,沒有人比我更愛你!
     
      想必不少伙伴們都給孩子讀過《小王子》的故事,文章里小王子和狐貍有一段這樣的對話。
     
      “儀式是什么?”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是賦予某個時間和時刻特殊意義的東西,說白了,儀式感就是對生活的重視,是通過一些非必要的動作和形式來表達重要性的行為。
     
      無趣,是因為少了一點儀式感
     
      不得不承認,有孩子以后的生活,除了快樂,更多的,是被瑣事、分歧、疲倦充斥。
     
      起夜給孩子泡奶粉換尿布,覺都不夠睡,早就沒了心思過什么紀念日;
     
      給孩子做了一頓營養(yǎng)搭配的飯,已經(jīng)累得恨不得叫外賣解決自己肚子問題;
     
      房間里到處是積木、海洋球和各種繪本,無處下腳,狼狽不堪……
     
      沒有生日會、紀念日,相機里也少有精致的照片,更不用說藝術(shù)照、情侶照、婚紗照、蜜月照……
     
      在這樣粗糙的生活里消耗,變得無聊、無趣。有時候我們會懷疑,難道這就是下半輩子了?
     
      記得一個人說過,生活是怎樣,取決于用什么樣的眼睛去看。
     
      生活每天都在繼續(xù),在這些周而復(fù)始的重復(fù)中,我們應(yīng)該停下忙碌的腳步、花點心思,刻意制造“儀式感”。
     
      它們能夠喚起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尊重和向往;
     
      能夠在此時和遙遠的彼時提醒我們的家人,有人在意我們、深深地愛著我們;
     
      它是一小段心靈放松的時光,從而使我們更有力量迎接新的開始;
     
      它給所有家庭成員留下的回憶和帶來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斷的,不會因生活的變化而改變。
     
      在儀式感里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我有一個朋友Tom,是五百強企業(yè)的CEO,他衣著得體、風(fēng)趣謙遜,生活很有品位,大家都在背后議論,他一定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而一次聚會上,他跟我們說了他的童年。
     
      Tom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城市,父母是雙職工,拿著微薄工資度日。但他的父母,是一對生活充滿熱愛和憧憬的人。
     
      每天下午回家,會從路邊采一束野花放在玻璃瓶。
     
      六一兒童節(jié),會叫他的小伙伴,來家里,吃一頓“自制肯德基”,因為當(dāng)時,肯德基還沒開到他們縣城,還是傳說。
     
      他生日的時候,媽媽會比照雜志,親手為他做一件新款襯衣,還在袖口寫上年齡和他的名字。
     
      他說,每次父母為我做這些事,我覺得自己非常被重視,他們很愛我。我很快樂,這種快樂,有一種莊重感,充滿感恩。
     
      他說,長大后,去了美國,才知道,這就叫儀式感的生活——我很感恩,我在充滿儀式感的生活里長大,儀式感,就是幸福本身。
     
      我聽了特別感動,我想起一句話,沒有愛的夫妻才需要強調(diào)忠誠,沒有愛的親子關(guān)系才會強調(diào)感恩,Tom的父母從沒有對Tom提過要求,但在這些一件一件鄭重其事的小事里,Tom學(xué)會了感恩。
     
      儀式感不是錢的堆砌,是對生活的信心。人有時需要用儀式感來表達內(nèi)心的莊重和情感。
     
      儀式感是王小波說的,“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yīng)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生活不只需要吃喝拉撒與忙碌奔波,更需要對生命表示敬重的儀式感。我們一直追尋的“詩和遠方”并不一定在遠方,或許就在擁有儀式感的心中!
     
      生活是一個節(jié)日接著另一個節(jié)日
     
      對儀式感最大的尊重,就是發(fā)自內(nèi)心,熱愛每一個節(jié)日。
     
      我是個很喜歡節(jié)日的媽媽,每個節(jié)日來臨的時候,我甚至?xí)群⒆痈尤杠S地去迎接它。
     
      兒童節(jié),我會在某寶買一些氣球、吹龍、泡泡機,約幾個家庭,在世紀壇公園搭上帳篷,大家一起享受初夏陽光。
     
      萬圣節(jié),我們早早就尋出城中熱門機構(gòu)呼朋喚友,一起報名參加換裝活動,一起走秀一起討糖,甚至一起搗蛋!
     
      有時候我在想,從小缺乏儀式感,聚會和派對的孩子,童年的記憶里,一定會有一塊蒼白,少了一些驚喜和感動。
     
      孩子長得太快,我們在猝不及防中,就會完成與他的分離。我所能希望的,是在他完全依賴我們的時候,給他更多的幸福和感動,讓他因為擁有這些,充滿儀式感的時刻,變成一個更好、更有信心、更有力量的人。
     
      也許,他還小,長大了記不起當(dāng)時當(dāng)日的場景,但是爸爸媽媽的愛,和那天帶給他的快樂,他一定會記得的!
     
      那些記錄著這些聚會的相片,在若干年后,也許都能會觸動他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他重新相信,生活就是一個節(jié)日,接著另一個節(jié)日。
     
      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
     
      一位心理專家曾說過: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在這個小小的儀式中,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認真、更用心,儀式感,暗示你必須要認真地去對待這件事。
     
      有一回,我跟著小姨和我小侄女去聽一場小型音樂會,出發(fā)前小姨硬是要求我換上正式的小禮服,我笑她小題大做。小姨有點生氣地說,“你能不能給我認真點,有點儀式感,就你這個穿破牛仔的態(tài)度能好好聽一場音樂會嗎?”
     
      等到音樂會中途,我才發(fā)現(xiàn)小姨的話沒錯。我附近好幾個著裝隨意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東倒西歪、竊竊私語甚至小打小鬧了。而那些和我小侄女一樣穿著禮服的孩子卻正襟危坐,投入認真地欣賞,和身邊同樣盛裝出席的父母一樣神采奕奕。
     
      這也是為什么在音樂之都奧地利,父母帶孩子去聽一場音樂會之前都會讓所有人穿上禮服,臨行前告知入會儀式等,只有這樣一種重視感的存在,才會讓孩子們覺得他的重要性,聽的時候才會更集中,更容易有代入感,給自己強烈的心理暗示,進而調(diào)整自己的言談舉止,直至和當(dāng)時的身份達到最佳融和。
     
      所以,強調(diào)對孩子的儀式感,他們專注力、反應(yīng)能力、運動能力都可以迅速提升。
     
      儀式感帶給孩子幸福的能力。充滿儀式感的日子里就像生活的佐料,讓平淡的生活不斷提高幸福層次,也讓無味的生活充滿節(jié)奏和律動。平凡的日子,本來就大同小異,我們只能通過不斷的制造生活的驚喜,才能讓日子更有味道,你不能跟隨孩子一輩子,想讓他們幸福一輩子,那么只能教會他們制造幸福的能力。
     
      
    (責(zé)任編輯:追風(fēng)liu)
    織夢二維碼生成器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發(fā)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