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趁著天氣好,我在家里搞了一次大掃除。不收拾不知道,這一收拾才發(fā)現(xiàn),大寶這些年來買的玩具都可以拿去賣了。
就拿他喜歡的玩具車來說,上電池的,充電的,遙控的,推土機,大卡車什么的應有盡有,就連平時不太用的蠟筆也有2套,還有一堆的橡皮、轉筆刀、圖畫本……甚至有很多連包裝都沒拆!
一打聽才知道,很多家庭都是類似的情況:孩子要就買了,不知不覺就買了很多。東西太多就索性收起來,經(jīng)常就是一年都不會打開一次。
中國父母都這樣,恨不得把能給的都給孩子,以為這是對孩子好,是愛孩子。其實,教育也講究“多則惑,少則明”。這4樣東西,孩子越少越容易有出息!
01
玩具
有次去表姐家,看見外甥女坐在地上玩玩具,剛進門時她在給芭比娃娃換衣服,衣服還沒穿好,就拿起了魔方……表姐讓她帶弟弟一起玩,沒想到兒子剛玩積木,外甥女也過來玩積木;兒子玩魔方,她一把搶過來要玩……
一旁表姐覺得很不好意思,過去跟外甥女說:“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讓他先選。”但沒什么效果,只要大寶玩什么,她就想玩什么。表姐生氣極了:“你怎么這么貪心,吃著碗里還看著鍋里的!”外甥女哇地一聲哭了!
其實,小姑娘并不是貪心,而是選擇比較多的時候,她就很難從這些玩具里得到100%的快樂。比如,她在玩魔方的時候,心里想著,等會我去玩積木吧;玩積木的時候又想著,給芭比娃娃梳頭發(fā)好像也很有趣……
選擇越多,以至于她沒法全身心的享受玩具帶來的歡樂,幸福感反而在降低。
美國學者建議玩具不要超過5個。每種類型一個就好,比如畫筆、口琴、遙控車等等,每次只讓孩子玩一次,讓玩具的價值得到最大化體現(xiàn)。
02
鞋子
我們小的時候,家境不太好,每年只有過年時才能換上新鞋,過了三天年還得把鞋洗好包起來,來年繼續(xù)穿。正是因為這份小小的遺憾,當我們有孩子以后,就不愿再虧待他。凡是孩子喜歡的衣服、鞋子,只要穿起來合適,就一定會買下來。
其實不管你有沒有錢,都不應該給孩子買太多鞋子。因為鞋子越多,對孩子的大腦的開發(fā)反而越不利。為什么這么說呢?
鞋子多了,孩子出門前感覺這雙鞋可以,那雙鞋穿起來好像也可以,結果這個試到那個。選擇多了顧慮自然也就多了,從而養(yǎng)成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處理事情不果斷,對男孩來說這更是致命的缺點。
鞋子少了,孩子就會琢磨怎么搭配,聰明的腦袋瓜就這么不經(jīng)意的培養(yǎng)起來了。而且,鞋子少,孩子也會更加愛惜。
建議各位家長,鞋架上孩子的鞋不要超過3雙。買衣服的時候可以帶上孩子一起,問問他的意見,讓他多多思考;等換季的時候,再換3雙鞋。
衣服也是同理,同個季節(jié)的不要買太多!
03
惡習
大寶班上舉行秋游,我跟大部分家長一樣提前幫孩子準備好要帶的物品,過程中還要一邊背著所有的東西,一邊注意孩子的情況。
中午吃飯時的一個細節(jié)引起了我的注意——
同一組的孩子,不管男女全部都是家長一樣一樣把吃的東西準備好,遞給孩子,而孩子們則自顧自己埋頭苦吃。只有一個小男孩,不僅自己背著小書包,坐下來也是自己拿吃的,還不時遞給媽媽,也會把自己的便當分享給在座的其他人……
對比之下,差距太明顯?,F(xiàn)在的孩子雖然生活和教育條件都大大提高,但是身上的惡習卻只增不減,懶惰、自私、無禮……成了大部分人的標簽。
相反的,知禮、懂分享、孝順、自立等等這樣美好的品質,卻難得一見。
不要以為小小的惡習不會有大的影響,孩子只要學習好就好了。殊不知,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品質和習慣,成績永遠都是錦上添花的存在。
子曰:不知禮,無以立也。惡習越少說明孩子越優(yōu)秀,這種優(yōu)秀不是簡單的會做題,能拿高分,而是真正立足于社會的優(yōu)良品質。
04
損友
對于孩子來說,朋友就是能夠跟自己一起玩耍,一起學習的人。友誼在他們的成長當中是尤其重要的,不僅可以讓孩子免于孤單,培養(yǎng)自身的交際能力,更有可能決定孩子成長的方向。
這話怎么說呢?
好的朋友會在學習上幫助你,當你遇到困難也會和你一起解決。他們身上散發(fā)出來的積極向上的能量,也會像陽光一樣籠罩你,讓你也變得溫暖樂觀。
同理,如果朋友總是負能量滿滿,甚至有很多缺點,長久在一起,你也不可幸免。
這樣的朋友就是損友,不思進取,貪婪成性,自私自利的可以都算在列。孩子身邊這樣的朋友多了,就會沾染上不良的習性,很有可能就在“朋友”的帶領下,一點點變成跟他們一樣的人。
放學后,或三五成群,或兩兩相伴,很多自己一個人不敢干或者不能做的事,有了朋友就變得容易多了。哪怕孩子本身不敢,朋友只要稍加“鼓勵”,就能擁有無限的勇氣。
很多青少年違法犯罪,都是錯交了“朋友”,在他們的唆使下,一步步走向深淵。
所以,朋友可以多一點,損友就算了吧!一個不好的朋友,是孩子誤入歧途最可能的方式。孩子想要有出息,一定要遠離損友。
環(huán)保植物綠色樹分割線
“多則惑,少則明”,我們在給孩子提供物質的時候,應遵循少而精的原則。同樣的,孩子的品格培養(yǎng)亦是如此。
每一樣物品都物盡其用,發(fā)揮它最大的用處,這樣給孩子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才會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