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時間:2017-06-26 14:39 來源:語慧天下 作者:dai 點擊:次
| 我們已經(jīng)進入嶄新的21世紀,在高科技迅速產(chǎn)業(yè)化的巨大沖擊波的推動下,未來的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全面而嚴峻的挑戰(zhàn)。由于語言教育在個體素質發(fā)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不難預料,21世紀對人的語言能力的要求將高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正如綱要中說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加強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青少兒口才考級培訓中心的老師認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教師要在語言表達方面發(fā)揮榜樣示范的作用 ![]() 二、教師應把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貫穿在一日活動之中 我們知道,幼兒入園后的一切活動都在教師的視線中,他們形影不離地圍繞在教師身邊,因此,教師應隨時了解每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1.語言教育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 語言教育活動是指幼兒園內,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發(fā)展幼兒語言的教育形式,是幼兒園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之一,是針對幼兒進行語言培養(yǎng)的最有效途徑。這種教育活動比較注重設計與組織,關注教師在組織活動時為幼兒創(chuàng)設具有真實語言運用機會的不同交流情景,使語言教育活動的過程成為師幼間共同建設的積極互動的過程。我們現(xiàn)在廣泛采納的講述活動、談話活動、聽說游戲活動等,從不同的角度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比較豐富的語言學習情景,提供了幼兒語言發(fā)展需要的、形式多樣的活動過程,讓幼兒在活動中語言和非語言信息互動操作,促進他們在活動過程中學習和獲得有效的、有用的語言。例如,給幼兒講《小羊過橋》的故事,教育幼兒要團結友愛,對同伴要互相謙讓、有禮貌。故事中,可以引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用電腦制成動畫課件,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語言情景,把孩子完全吸引住。這樣,在幼兒基本掌握的時候,讓孩子分角色根據(jù)畫面講述,既生動又形象。不僅可以讓幼兒接受豐富的詞匯,而且還便于幼兒理解記憶。故事中有“鮮嫩”這個詞匯。教師可讓幼兒結合日常生活討論:“小山羊愛吃鮮嫩的青草,小朋友愛吃什么鮮嫩的東西?”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討論:“我愛吃鮮嫩的黃瓜。”“熊貓愛吃鮮嫩的竹筍。”“我愛吃鮮嫩的芹菜。”有一個小朋友說:“我愛吃鮮嫩的老倭瓜。”老師指出倭瓜是老的好吃。幼兒明白了“鮮嫩”多用來形容青菜,但也不是所有鮮嫩的都好吃。通過討論,幼兒對“鮮嫩”這個詞有了較全面的理解。這種通過講述故事中的人物、情節(jié),用生動的語言來吸引和感染孩子,使孩子從中學到豐富的詞匯、優(yōu)美的句子,從而受到良好教育,達到了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2.教師應注重在一日生活中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溝通環(huán)境,鼓勵幼兒想說、敢說、會說 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之間都有間歇,通常稱為過渡環(huán)節(jié),如教育活動之間、飯前飯后、午睡前后等,教師會提醒幼兒如廁、喝水等。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在教師的監(jiān)護之中進行的,我們應允許幼兒在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中自由交談,更多地提供師幼間、幼兒間充分交流的機會,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幼兒在這種平等、輕松的環(huán)境下,暢所欲言,盡情地發(fā)泄心中的各種感受,消除幼兒壓抑、緊張、膽怯的心理,以更好地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語言發(fā)展水平,應從注重幼兒心理入手,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和諧、自信的語言氛圍,增強幼兒想說、敢說、會說的信心。首先,教師在自然狀態(tài)下了解幼兒真實的語言水平,確立有針對性的教育目標,做到因人施教。例如,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有輕度口吃的毛病,教師就應特別注意,不能直接指出孩子的問題,而要逐漸地給予糾正,對他說話慢一點,讓他學會模仿,還要盡量給他說話的機會,這樣就可達到個別教育,促進發(fā)展的目的。其次,尊重幼兒說話的權利,允許和接納幼兒說話過程中的錯誤,保護幼兒自尊心,增強幼兒自信心、成就感。例如,有個幼兒對老師說:“老師,我媽媽說我要上小學了,要賣苦力學習。”老師問他:“什么叫賣苦力學習呀?”他想了想說:“我媽媽說考不上小學就得賣苦力。”老師又問:“什么叫賣苦力你懂嗎?”他搖搖頭說:“不懂。”老師告訴他說:“應該說,要努力學習。”像這樣幼兒用詞不當?shù)默F(xiàn)象是常有的,教師應及時給予糾正并讓孩子把話說完,不能指責或嘲笑他,要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當孩子與教師交流時,教師應真正把幼兒當作親人、朋友、同事,平等、認真地傾聽并積極應答。例如,有個幼兒告訴老師說:“老師,跟您說個秘密事兒,我爸爸和媽媽吵架了,媽媽一生氣,就帶我去姥姥家了。今天我爸爸接我來,我不跟他走,爸爸壞,這是媽媽說的。”老師問他:“你知道他們?yōu)槭裁闯臣軉幔?rdquo;他說:“為我唄,爸爸說我不關心他,就打我。媽媽說他野蠻,老打人,不講道理。”老師一聽是為孩子的問題,就詳細詢問了過程,并告訴他:“你吃完飯后應自己在一邊玩,不打擾爸爸媽媽吃飯。你吃完飯就讓爸爸跟你玩,這是不對的,不能只顧自己不關心別人。你應該承認錯誤。”晚上,老師給他一個任務,爸爸來接時,留住他,等媽媽來了再一起走。果然,他見到爸爸就主動說:“爸爸,別生氣,我錯了。”這時他媽媽也來了。老師對他們三口說:“孩子不知道關心大人,是我們沒有教育好,我有責任。”這時,他媽媽馬上說:“哎呀!這怎么能怪您呢,真是不好意思。”一家三口的緊張氣氛平息了,大家都笑了。這種師幼間的感情交流使幼兒把老師當朋友,不僅師幼關系更加密切,而且形成了幼兒對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還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的,可以相對劃分為語言、健康、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各領域的內容是相互滲透、相互貫通的。正如語言能力培養(yǎng)一樣,并非只有在語言領域中可以進行,其他領域也可以對幼兒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在藝術領域的美術教育活動中,孩子們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后,教師不要急于認可或評價,而是采取讓孩子們互相觀察、交流、取長補短,讓孩子們自己互相評價他們的作品,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畫的,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幅作品等,孩子們就會像講故事一樣述說自己有趣的構想。這樣,為孩子們提供語言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觸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xiàn)方式,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 三、利用自然環(huán)境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為幼兒語言表達提供素材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只有有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才能產(chǎn)生豐富的語言。因此,帶幼兒走進大自然,實地參觀、感受生活、感受真實的世界,讓幼兒不僅有說話的機會,而且有說話的內容,這是十分重要的。如,在下雪的時候,帶孩子到戶外接雪花打雪仗,引導幼兒實際觀察雪花的形狀,看雪景,讓幼兒觀察到雪花有六個瓣,是一片片、一團團飄落下來的。老師可用語言啟發(fā)他們,如“雪下得好大呀!雪花一片片、一團團落下來,軟綿綿的,就像白色的鵝毛一樣,我們就把它叫做鵝毛大雪。”引導幼兒欣賞房上、樹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極了。然后可向幼兒提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這白茫茫的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兒說:“像雪白的棉花鋪在地上。”有的說:“像撒了一層白面。”有的說:“像撒了白糖。”有的說:“像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白絨毯。”這樣,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形容白雪,欣賞雪景。還可以帶幼兒去果園、魚塘、農(nóng)場等地方親身感受生活。在此過程中,幼兒積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識,盡情感受生活的美好,無時無刻不在表達著自己眼中的一切。這種豐富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過程,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提高。 四、教師應多為幼兒提供語言交流及展示的機會,增強幼兒語言表達的自信心 教師應注重為幼兒提供語言交流的機會,利用多種形式開展一系列活動。如開設“小喇叭”欄目,每天在固定時間讓6~7個幼兒輪流到辦公室的廣播機前朗誦兒歌、講故事、介紹自己和家庭情況,為幼兒提供一個自我展示和勇敢表達的機會。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表現(xiàn)為抱著話筒不敢說、聲音小、不自然,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們自信、勇敢地面對話筒,流利地講述自己的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大大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歸來后的幼兒,會感覺像勝利凱旋的英雄,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那種成就感、那份自信,讓其他幼兒渴望、企盼。“小喇叭”就像一味新鮮的調味劑,在吸引著孩子、鼓舞著孩子,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表現(xiàn)欲望,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礎,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對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青少兒口才考級培訓中心現(xiàn)已推出由北師大少年傳媒學院主編,北京語慧天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出品的《幼兒口才考級系列教材》,在幫助幼兒語言學習方面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風格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