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口才,不一定能掙很多錢,卻可以看見更大
時間:2017-10-25 13:48 來源:未知 作者:追風liu 點擊:次
![]() 學(xué)習口才,不一定能掙很多錢,卻可以看見更大的世界!
“眼界決定一個人的成長高度!”
這是我經(jīng)常聽到別人說的一句話,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眼界?字面上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圍,即目力所及,引申的意義就是見識的高度。
當我們在二樓的時候,看到的會是滿地的垃圾;而在二十二樓的時候,會將滿城的風景,盡收眼底。
不同的樓層,就會有不同的視野和心態(tài),人也一樣,當我們邁入了一個新的高度,達到了更高的境界,就會有不一樣的眼界和和更大的世界。
而孩子未來遇過的人,讀過的書,說過的話,這些就構(gòu)成了TA的眼界。
01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可謂是一句我們耳熟能詳?shù)某UZ,意思就是讀萬卷死書,不如去行萬里路,見多識廣最好。
其實,這段話的原始版本出自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立成鄄鄂!”,至于后來為什么演變成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自是出自當代某些人別有用心的篡改,對此我強烈懷疑是那些旅游行業(yè)的渲染。
但如果硬要把讀書和行路比個高低,我覺得毫無疑問是讀書重要。
讀書是智慧,行路是閱歷,閱歷當然可以上升為智慧,甚至可能比從書中獲得的智慧更為的重要與實用,但是沒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的人,閱歷只是閱歷,行路只是行路,充其量只是個腳夫,它并不會發(fā)酵成為智慧。
比如諸葛亮,遙想當年,年輕的臥龍先生,憑什么大言不慚的“自比于管仲、樂毅”,還不是讀書帶給他的自信與底氣嗎?又憑什么“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還不是讀書帶給他的智慧與謀略嗎?
書籍是智慧的源泉,正是因為閱讀書籍,我們才能夠獲取其中知識,武裝自己的思想,知識改變命運,正是如此。
但是,閱讀書籍就像是游戲里英雄的打野升級、不斷發(fā)育,而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則是為他附上最好的攻擊武器,良好的打野發(fā)育加上優(yōu)秀的輸出攻擊,才能讓孩子真正成為一名縱橫峽谷的王者,口才決定人生,也正是如此。
02
知識改變命運,口才決定人生
現(xiàn)如今,說話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內(nèi)容,尤其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guān)系越來越密切,動口的職業(yè)也越來越多。
在這種廣泛的依托語言交際的社會交往中,人們的口才顯得日益重要,一個口才好的人,可以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意圖,把道理表述清晰,讓別人樂意接受,借此在生活、事業(yè)上獲得較快進步。
有口才的人,可以通過語言的交流掌握對方的意圖,加強相互間的了解,建立起良好的關(guān)系,達到預(yù)期的目的。而口才不好的人,則往往難以完全表達出自己的意圖,不能與別人進行有效地溝通,也很難在事業(yè)上有出人頭地的發(fā)展。
無怪乎有人說,沒有口才的人如同一臺發(fā)不出聲音的留聲機,雖然在那里轉(zhuǎn)動,卻引不起人們的興趣。
尤其在繁忙的現(xiàn)代社會,口才被看做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xiàn),因為一個人的口才代表著他的實力,口才好的人往往容易被人記住,而口才差的人則容易被人淡忘。
所以,讓孩子學(xué)習一點口才,是對他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最好的交通工具。
03
學(xué)習口才,卻可以看見更大的世界
讀書,是在字里行間行走,古今中外在腦海里翻騰;口才,是在敘述天地萬物,一草一木都被我們描繪。
生命的禪意不在一經(jīng)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里;心態(tài)的超脫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里。
讓孩子讀過了,說過了,就是人生的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