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語故事往往把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濃縮成一個短語。以楚漢戰(zhàn)爭網(wǎng)為例,我們可以從紅門宴會上看到項莊舞劍的神秘;從破釜沉舟中,我們可以看到項羽的英雄精神;從四面八方的歌聲中,我們似乎聽到了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斗和哭泣。
成語《民只邦本固邦寧》
解釋邦:國家。人民是建國之本,人民安居樂業(yè),國家太平。
春秋·魯·孔子的《尚書五子之歌》:皇祖有教,民可近不可下。民只邦本,本固邦寧。
大約三八百年前,大禹成功地控制了水,贏得了世界。王位從他開始,追求世襲制度,傳給了他的兒子,很快就傳給了余的孫子泰康。這個人淫穢,貪圖幸福,整天在外面打獵,很長時間沒有回來。最后,甚至他的國家也被一個叫后羿的部落領導人占領。
人們?yōu)樗氖「械诫y過。泰康的五個弟弟被趕到羅河。五兄弟想到祖先創(chuàng)造的基礎,非常難過。我忍不住在羅河邊唱了一首五個兒子的歌,感情沉重而簡單:皇帝和祖先都有教誨。人們可以親近(親近),而不是(輕視)。人民只有邦本,本固邦寧
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對君主亡國的嘆息和勸誡,也是最早提出的君主亡國的思想。
這首歌詞反映了最原始的治理政策:只有與人民同甘共苦,保持親密關系,國王才能有鞏固的基石。只有當樹根加固時,樹枝和樹葉才能茂盛。只有國家的基礎是堅實的,國家才能和平。如果國王歧視人民,國王和人民之間就會出現(xiàn)裂痕,他們就不會像泰康那樣得到邦寧。這是人民只有國家的起源。
時間就像一眨眼,經(jīng)過多年的工作,到春秋時期。這是中國人民最罕見的時期:誠實、寬容、敢于說話、敢于做事,可以大膽地展示他們的觀點。貴族和平民遵循這一原則,各種各樣的孩子崛起,百家爭鳴,鮮花盛開,思想開放。
不愿孤獨的士大夫在諸侯國的人才市場上排隊進進出出。他們試圖申請成為官員。當然,國王們并不是無所事事的。他們忙于采訪、提問、談判,聽取各種治理政策,然后決定是否雇傭他們。
孔子乘坐一輛簡單的牛車來到魯國宮接受采訪。魯國公室的實力很弱,魯定公很擔心。他想吸引人才,但他不知道如何糾正君臣關系,如何糾正君臣關系,于是他謙虛地問孔子:我該怎么辦?
孔子想禮貌地約束君主和官員之間的關系。當時的答案很簡單:國王的使節(jié)是禮貌的,國王的使節(jié)是忠誠的。只要國王對他的大臣有禮貌,他的大臣就會忠于他的國王??磥?,他所主張的君主與官員之間的關系似乎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合同。就像員工和老板在工作場所的關系一樣,大臣對國王和員工都是有條件的忠誠。魯定公認為這不利于他的統(tǒng)治和君主制,并立即封存了孔子的觀點??鬃硬坏貌皇。簿褪钦f,他沒有被雇用。
接下來,輪到為齊國做出巨大貢獻的晏子粉墨了。齊景公有興趣地問聰明的晏子:我聽孔子對他的學生說:君子和而不同,惡棍不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晏子告訴他,所謂和平,就是君甘大臣酸,君輕大臣咸。他的意思是,大臣不能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能隨便同意。并提醒他,好大臣死于國家,不死于昏君。他認為死于昏君的人是愚蠢的,不值得一提。齊景公聽了很高興,笑著說:現(xiàn)在我明白了!世界是一樣的,但是已經(jīng)褪色了。他真的有一顆敏銳的心。他也知道滿朝不能只有一個聲音。
最初,以國王為基礎,我們應該強調認同、盲目跟隨和呼應。在滿清王朝,每個人都應該聽君主的話。這樣,這個國家就沒有創(chuàng)造力,沒有可疑的力量,也沒有戰(zhàn)斗力。晏子希望君主要甜,大臣要酸;君主說光,大臣應該說咸。只有這樣,君主和大臣們才能表達他們的觀點并相互考慮。相反,在滿清王朝的語氣中,這個國家沒有活力。就像齊景公早年喜歡穿紫色王袍一樣,全國各地的臣民都穿紫色衣服。紫布和紫絲的價格大幅上漲,擾亂了市場。楚王喜歡瘦腰的女人,全國各地的女人都盡了最大的努力。他們不吃東西減肥,一個個餓了。還有什么好的?
戰(zhàn)國時期,被后人稱為亞圣的孟子嶄露頭角。他的想法是,人民是最重要的,次之,君為輕,強調人民是君主制的基礎和社會的支持。
反復警告那些愛人民、造福人民、服從人民的統(tǒng)治者。他強調人民比君主更重要,這是五子歌中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思想的重新體現(xiàn)。
孟子對位熱鬧,喜歡聽300人的齊宣王說:君主視大臣如兄弟,大臣如腹;君主視大臣如狗馬,君主如路人;君主視大臣如草芥,君主如敵人。孟子所說的君臣關系類似于當前的雙向選擇:當君主視大臣為兄弟時,大臣視君主為知己;君主把大臣當作狗和馬,大臣把君子當作路人;當人們看到大臣如草芥時,如果他們隨意踐踏,大臣們會把君子當作敵人,憤怒地看著對方。簡言之,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如何回報你,就像一面不可分割的鏡子。孟子所說的很有道理,被明朝國王所采納。難怪唐太宗李世民這樣想:人是水,國王是船,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
《詩經(jīng)小雅北山》包括:世界不是國王的土地;領土的邊緣不是國王的部長。孟子不同意。他說:這首詩不能用字面意思來解釋。解釋《詩經(jīng)》的人看不到文字和句子的意思,這會影響他們對單詞和句子的理解。例如,他還說,既然舜是天子,他的父親怎么能不成為他的臣民呢(《孟子》第九卷說:舜是天子。你敢問什么不是大臣?)幾千年來,皇帝一直自稱我,玉璽上刻著:受命于天,壽永昌。這表明他的王位是自然的。普通人只仰望皇帝和權貴,只仰望自己的生活,沒有獨立的人格。
在過去的幾年里,農民起義一次又一次地改變了王朝,并正在進行一個低水平的循環(huán)。你唱歌后,我出現(xiàn)在舞臺上,不會觸及我對君主制和民權的理解。君主們總是想繼承天堂,并把它作為圣旨的開場白。因為皇帝遵循上帝的意圖,不管他的臣民做什么。
朱元璋是奉天的發(fā)明者。一旦他成為皇帝,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加強他的皇權。他聲稱自己被命令為天堂。站在奉天殿里,他以向世界宣傳君主的勢頭而自豪。這位皇帝出生在一個農民家,成為一名僧侶和一名小偷,他對文人非常生氣。當他看到孟子說他的大臣把國王當作敵人時,他非常生氣。他真的很生氣。孟子沒有把皇帝當回事,而是把人民看得很高。此外,他的文化劣勢導致了對士大夫的仇恨。他命令從寺廟出孟子的牌位,取消孟子的資格,不再享受冷豬頭。
整個王朝的軍民突然驚慌失措。幸運的是,秦天監(jiān)的占星術專家出來講話。他說銀行陷入混亂,這意味著陛下是否做錯了什么,說錯了什么,這讓上帝感到不安?現(xiàn)在上帝憤怒的前兆出現(xiàn)了。朱元璋猶豫了。畢竟,他出生在一個農民身上。他從小就習慣依靠天空吃飯。他對上帝非常敬畏。既然上帝很生氣,他就忍不住要關心。他的生命仍然掌握在上帝的手中,所以他做出了讓步,立即撤銷了法令,讓孟子在祭祀孔洞時享受一盤冷豬頭。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洪武二十二年,滿族文武早已忘記了這一點。沒想到,朱元璋對孟子的仇恨又被發(fā)泄了出來。他命令取締孟子,并要求人們寫一本書《孟子節(jié)》。在這本書《孟子節(jié)》中,他最不喜歡的所有詞都被刪除了。
明朝的開國皇帝是如此的難以忍受,他的后裔皇帝自然是令人窒息的。明朝皇帝認為大臣是家庭的奴隸。隨意的朝廷大臣忽視了人類的生活,這是朱元璋非常糟糕的開始。在明朝的十六個朝代,只有幾個朝代,如建文、洪志和泰昌,沒有殺害大臣的記錄,其他朝代或多或少。最重要的殺戮大臣是洪武、永樂、嘉靖和崇禎,這是由君主與臣民的關系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