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口才的訓練要從3-5歲就開始訓練,從小訓練主要是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個時候是孩子語言發(fā)育很快速的階段,可以挑選適合寶寶口才訓練的內容。
訓練小兒語言表達時,大人講話的口齒要清楚,發(fā)音要準確。幼兒發(fā)音不正時一定要及時糾正,不能任其養(yǎng)成習慣,更不要因為覺得孩子發(fā)音不準可愛、有趣,而不予糾正。兒歌也是促進幼兒語言發(fā)育的好形式。兒歌歌詞短而押韻,易學,易記,孩子一旦學會,經常可以表演背誦。家長先要學好兒歌,要表情豐富,掌握好輕重緩急,也可以結合實物、圖片或游戲進行邊玩邊念。
語言基礎訓練:包含發(fā)聲、語音。讓孩子在課程的內容中去學習,詩歌啊、繞口令啊、在平時說話中發(fā)現問題,老師一對一進行指導。在課上教語音,家長就會說,我們在幼兒園都學,這不是重復嗎?其實孩子的語音并不標準,可是這也有生理的因素,孩子還小,但后天也需要去糾正??蛇@真不是在短短的培訓時間能改正的,一定是在日常生活中去改正,老師能做的是給你提供方法,家長按照方法去在生活中不斷去提醒孩子。
脫口秀是一個人才華的表現,能根據一個話題有思索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說的有理有據有魅力,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也許你會寫,但不一定會說,文字上的東西和說出來的文體是有很大的區(qū)別。即興口語我覺得更側重孩子思維的培養(yǎng),如何進行發(fā)散思維去聯想,當然這些都跟孩子的閱歷有關系,閱歷越多,懂得觀察生活,那么孩子肚子里有內容有東西,才會去借鑒過來表達??谡Z表達在中國的教育還是很欠缺的,能言善道者大多不是苦讀書生,反而是沒什么學歷會做生意的人,但比你本科出來的人能賺錢,能生活。
把握節(jié)奏劃分語節(jié)音韻夸張聲情并茂。如:《春曉》。這是一首格律詩,朗誦這首詩時,應該注意每個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詩的節(jié)奏。每行詩句都可處理為三處停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念到“曉、鳥、少”時,字音要適當延長,略帶吟誦的味道,使聽眾能感覺出詩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感。
前兩旬是寫詩人早上醒來后看到的景物,朗誦時要用柔和、舒緩的語調,音量不要過大。“鳥”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揚,表現出詩人見到的是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明朗景象。后兩句寫詩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風又下雨,不知園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讀“花落知多少”時,要想象出落花滿園的景象。可重讀“落”字,再逐漸減輕“知多少”三個字的音量,表現出詩人對落花的惋惜心情。
可以練習兒歌唐詩如果這些寶貝都會 可以練習口令試試,這樣可以提升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和認字能力,讓孩子感受讀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