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個習慣,私下是話嘮,不拿稿子能給人上一天課。一到臺上就啞火,見不了大場面。但許多時候,礙于情勢又不得不站到臺上去講,為了應付場面,只能選擇背稿子,光從神情上看,讓你不分清是在做報告,還是做檢查。
有個搞技術的職員,被公司晉升為部門經理,這本是一件高興的事,但他—想到要經常主持一些會議,就渾身不自在。開始,他在會上就講三句話:第一句是簡單說明會議目的;第二句是讓大家自由發(fā)言;第三句是“會議到此結束”。每次都開不出什么效果。老板說你這樣不行啊,開會你得引導大家說,最后達成共識,哪有像你這樣主持會議的,會上只說三句話?!后來,每次開會前,他事先把要說的話記下來,然后背誦。但是,在別人看來,只不過是多了幾句話,三句變成了五句、七句。這讓他頭疼:我真的不善于自由發(fā)揮,不背稿子沒話說,背稿子又掌控不了會議。
演講稿背還是不背,這是好多人都糾結的一個問題。背吧,演講干澀、呆板。比如,有人在演講前,要把稿子通篇背下來,結果上臺后,腦子里總想下一句“臺詞”是什么,所以,神情很呆板,演講缺少感情,更沒有與觀眾的互動。不背吧,話都說不利索,卡殼、跑題是常有的事兒。
那演講稿到底該不該背呢?背,還是不背,這要從三個方面來看
1.演講稿只是思路,不必逐字逐句背,演講稿只是一個思路,一個提綱,讓你知道該說什么,先說什么,后說什么,防止跑題。有些很少上臺演講的人,他們缺少實戰(zhàn)經驗,上臺容易緊張,不寫演講稿沒辦法演講。這時,可以先寫演講稿,理順一下思路,清楚從哪幾個方面去講,都講什么,而不要一字一句去背。
為什么?
首先,背的難度很大;其次,沒有必要。演講是為了傳達你的觀點,目的是使大家聽明白,這跟背詩詞不是一回事。
演講稿只是幫你整理了一遍演講思路,通過寫演講稿,讓你對自己演講的內容及順序更加熟悉。接下來要做的事,不是去背,而是按著寫好的稿子為基本參照,用自己的話來反復演練?!坝米约旱脑挕敝傅氖侵v出的意思跟稿子上大體一致就可以了,不需要一字一句一模樣。多反復演練,你自然會找到感覺,而且你會不斷找到更好的表述方式。
2少用提示器,它會影響演講效果
既然背稿子有那么多問題,那我用提示器不是更好么?好多人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在演講的時候照著提示器讀。
提詞器離自己通常會有一段距離,人們會知道你在照著讀。并且他們一旦發(fā)現(xiàn)你在讀提示器,注意力馬上會轉移:這家伙在讀提示器。這樣,一種很消極的情緒就會在聽眾中傳遞,即使你的演講很精彩,他們也不會給你高分。
3.精彩的語句最好背下來
有人說,要是不背下來,自由發(fā)揮的話,好多精彩的演講詞就講不出來。在演講中,有些精彩的話語可能是你獨到的觀點,也有可能是你引用的名人名言,還有可能是你專門設計出來的排比句,等等。這是演講語言的亮點所在。類似這種語句,可以把它們背下來,而且必須滾瓜爛熟——這些話語占總的演講話語量的比例還是比較少的,所以負擔也不會太重。
所以,演講稿要有所“背”,有所不“背”,關鍵是要練,要放棄對演講稿的依賴。提綱列好了,按著提綱去模擬演練。這是首選方案,可能一開始會有些不習慣,但這個習慣養(yǎng)成后,對你提升演講能力大有幫助。次選方案就是把寫演講稿當作理清思路,熟悉演講內容和順序的一種方法,之后用“自己的話”來模擬演練,同時背下那些“精彩的話語”。再經過一段時間訓練讓自己在聽眾面前變得自然、大方,能夠適當臨場發(fā)揮,這樣,就不用背稿子,也能根據(jù)演講提綱順利完成自己的演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