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演講前的準備工作——成功的演講是準備出一個新穎、生動、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題目,不僅能在演講前吊足聽眾的胃口,而且演講結(jié)束之后,也會給人留下長久的記憶,甚至成為一個警句。
聽眾分析你知道多少
美國總統(tǒng)林肯說過:“當我準備發(fā)言時總會花三分之二的時間考慮聽眾想聽什么,而只用三分之一的時間考慮我想說什么
任何一種演講,其成敗的關(guān)鍵在于聽眾對演講的接受程度,因為他們才是這個場合的中心人物,而不是演講者。演講雖然由臺上的人是主導(dǎo),但是聽眾買不買單才是決定演講好與壞的關(guān)鍵。所以,在演講之前,進行聽眾分析非常必要。
如果把演講比作一次晚宴,那你邀請人們參加晩宴,肯定不會等到他們來了之后才打開冰箱,看里面有什么東西。如果你是一位好客的主人,那么,你會花些時間思考客人的情況:誰會來?什么時候來?準備哪些菜適?你不只是準備一頓飯而已,你還要為客人提供一種體驗。為了這次晚宴,你需要考慮下列因素:有多少人來?要做多少道菜?準備什么酒?在晚宴中要安排哪些活動?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在演講之前,進行聽眾分析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對聽眾分析得不夠到位,不掌握聽眾的人數(shù)、年齡、學(xué)歷層次、認知水平等信息,那演講就缺少針對性,就很難引起聽眾的共鳴。
那如何在演講前進行聽眾分析呢?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分析聽眾人數(shù)
在一場演講中,聽眾可能是幾個人,也可能是成干上萬人。需要牢記的是:聽眾越多,演講就越正式。而且,聽眾人數(shù)還會影響到演講者的語言使用、訴求的選擇,以及視覺輔助物的選用。對幾個人,十幾個人演講,穿著、表達方式可以隨意一點,放得開一點。如果是面對上干人、萬人,演講就要正式一些,像雷軍在小米產(chǎn)品發(fā)布會上做演講時,他從穿著到表達方式,再到PPT的應(yīng)用,都是很講究的。
2分析聽眾的人文特征
這些特征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經(jīng)濟狀況文化背景、民族背景等,而且有相同人文背景的人也可能會呈現(xiàn)多元化需求現(xiàn)象。分析聽眾的人文特征,可以幫助演講者預(yù)測聽眾對演講可能做岀的反應(yīng)。也就是說,在你提出某個觀點前,要考慮具有不同人文特征的人他們都會做出怎樣的反應(yīng)。
準備出分析聽眾對話題的興趣
確定聽眾對話題是否感興趣,先要知道他們是否了解你的話題。如果你講的東西太專業(yè),大家聽不懂,那就談不上興趣了,這時要調(diào)整自己的話題。如果你講的東西大家都不關(guān)心,甚至有些反感,那也不要繼續(xù)講下去。如果聽眾對某個話題感興趣,那要清楚他們?yōu)槭裁锤信d趣。比如,聽眾是大四學(xué)生,那么講一些初入社會的處世技巧,或怎么迸行職業(yè)規(guī)劃等方面的問題,可能比較合適。因為他們有這方面的需求,而且對這方面的知識比較感興趣。
4分析聽眾心理層面
有人說過,沒有任何東西比人們對自身的關(guān)心更重要了。的確,我們做每一件事,首先想到的大多是自己包括去聽某個演講,心里也會有個疑問:為什么這個演講對我很重要啊?作為演講者,也要考慮這個問題:自己的演講為什么對聽眾重要。
只有分析聽眾的心理,才能知道他們內(nèi)心最需要什么、關(guān)心什么,然后盡量主動去滿足、適應(yīng)他們的這種心理,而不是讓他們來適應(yīng)自己。在演講中,其中每個聽眾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都希望聽到對自己有意義的話,比如一些影響自己的價值觀、信仰、幸福的內(nèi)容。聽眾不僅會聽,而且會判斷你所說的內(nèi)容。
準備出聽以,演講準備之前,搜集聽眾信息,并進行認真仔細地分析,可以給演講帶來不小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