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華羅庚,不僅有超群的數(shù)學才華,而且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辯才”。他從小就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口才,學習普通話,他還背了唐詩四五百首,以此來鍛煉自己的“口舌”,今天我們分享鍛煉口才的小短文詩歌《筆的斷想》
筆的斷想
.(詩歌)
筆曾是竹和狼毫
連結的一只筏舟,
在古人研下的墨汁
淌成的歷史長河里
劃了幾千年。
從宮廷劃到民間
又從民間劃到宮廷,
劃出了《春秋》和《戰(zhàn)國》、
劃出了《三國》和《水滸》、
劃出了《西游記》、
劃出了《紅樓夢》、
劃出了宮廷秘史、
劃出了朝朝代代的興衰和浮沉史。
筆曾是一種榮耀的象征,
筆曾是一種身份的標志,
筆曾是一種權威的自豪,
筆曾是一種權力的圖騰而今筆。
早已不再是那么繁瑣和遙遠,
每個人都可以
隨意地擁有它,
而且只須那么輕輕擰開,
想說的話
便可從心底淌出。
筆早已不再只是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支筆,
自己給自己抒寫著人生。
腳便是筆尖,
腳印便是文字符號,
只是要好好把穩(wěn)筆桿的舵,
腳下的人生才會寫得端莊而秀麗。
多多珍重筆吧,
就象珍重自己的生命,
生命需要物質營養(yǎng),
也需要精神食糧莫,
讓自己的筆尖,
在消閑的時光里生銹評論。
這些名人與偉人為我們訓練口才樹立了光榮的榜樣,我們要想練就一副過硬的口才,就必須像他們那樣,一絲不茍,刻苦訓練,正如華羅庚先生在總結練“口才”的體會時說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