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孩子養(yǎng)的令人討厭
時間:2017-08-16 10:52 來源:未知 作者:追風liu 點擊:次
|  有這樣一些孩子: 
	  他們在公眾場合,為了要自己想要的東西,大聲哭鬧,不依不饒; 
	  他們會用不明物體在你車上留下到此一游的劃痕; 
	  他們會趁你出其不意的時候先開你的裙底; 
	  他們會在家到處亂翻東西,垃圾玩具扔的亂七八糟; 
	  他們會在逗他的時候,冒出臟話,甚至不正經(jīng)的話; 
	  他們會在電梯里按下所有樓層,還當電動游戲一直玩?zhèn)€不停; 
	  他們會在你熱情招呼后,給你個白眼不理不睬; 
	  如果這是別人家的孩子,你會喜歡這樣的孩子么?我想不管你有多么好的涵養(yǎng),但是從心里是不會喜歡這類孩子的。但是,有沒有想過,你或許正在不知不覺中將你的孩子養(yǎng)育成這樣的人呢? 
	  我家寶寶有個遠房小表哥,本身白白凈凈非??蓯?,很多人看到都會忍不住想逗一逗他。不知從什么時候,小表哥學會了給人白眼,當他會做出第一個白眼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是覺得挺好玩的,還給其他親戚朋友面前展示,“來,寶貝兒翻個白眼來看看”,然后小表哥就惡狠狠對著大家翻個白眼,一段時間后還能自帶音效,加一個“哼”。 
	  可是慢慢的,這個表情就成了常態(tài)。有一次一家人跟領導出去旅游,當領導的老婆親切的給他招呼,他當著所有人的面,不僅沒有禮貌的回應阿姨好,還習以為常的給人一個白眼,還加一個哼,不管這個阿姨是不是第一次見面。我想領導老婆當時應該是強顏歡笑的各種尷尬吧。慢慢的這個孩子就變得越來越不討人喜歡,表情總是凝重老成,完全沒有一個孩子的天真可愛,讓人看了就不開心的樣子,自然也變成了一個令人討厭的孩子,家長意識到了嚴重性后,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慢慢糾正一點。 
	  有句話叫,自己家的孩子怎么看都好,所以很多我們了然于心的壞習慣,在他們小時候也容易被看成是可愛,而沒有及時的糾正,最后成為一個不討人喜歡的孩子。個人覺得我們教育孩子,要學會把孩子的行為當別人家的孩子來看待,你不喜歡的就一定要制止,立即糾正,千萬別覺得孩子還小,長大自己就會懂事來安慰自己。 
	  很多時候,父母打著孩子天性自由的旗號,讓孩子肆意妄為,往往就容易養(yǎng)出一個讓人討厭的孩子。 
	  我們鄰居家有個十來歲的小男孩,說來奇怪他們家人每次開門關門的聲音總是很大,常常能把睡夢中的孩子驚醒。小男孩每回下樓梯時動靜就更加大了,住在他家樓下的鄰居都感到非常不滿。有一次一個鄰居認不準找他的家長讓孩子以后注意些,他的奶奶滿口答應著好好好,可根本沒有什么改變依舊如此,后來再找時家長竟說一定不是他們家的娃娃,她的孫子很乖的。 
	  又一次和親戚去醫(yī)院看望另一個生病的親戚,她兒子發(fā)現(xiàn)病床可以升降,大感興趣,反復把病床搖上去搖下來,她在旁邊微笑著看著兒子,并不制止。直到病人家屬耐著性子阻止他“你不能這么搖,阿姨會疼的”,孩子才不情愿地停下來。出門后,我問她為什么不制止兒子,她卻不解地反問:“不是要給孩子自由,保護孩子好奇心么?”剎那間我冷汗直冒...... 
	  這是天大的誤解!沒有邊界的自由不是自由,是放縱!你的孩子倒是“自由”了,別人呢? 
	  有一次和幾個閨蜜聊育兒話題,有個小姐妹說,有一次自己看帶女兒去商場的兒童樂園玩沙子,一個小男孩不斷從高處向自己揚起沙子,沙子灑落下來到其他小朋友身上,她制止了這個小男孩幾次,告訴她沙子進了小朋友眼睛不好??墒撬萌糌杪?,也沒有停止這種行為。他媽媽也喊了幾次:“別朝小朋友揚沙子啊。” 
	  可是沒有用,他依然繼續(xù)。同去的朋友感慨道:“肆意妄為,誰都喊不住,現(xiàn)在這樣的小孩不少啊。” 
	  我們在外的時候很容易就碰到這樣的事情,有一次在羽毛球館打球,一個6、7歲的小男孩在各場子里亂竄,好幾次差點被別人的球拍打到,逼得大家只好停下來等他跑過去。如此折騰幾次后,打球的人們大喊:這是誰家孩子?管管?。?rdquo;小孩爸爸就在其中一個場子打球,聽到大家喊隨口招呼一聲,孩子沒聽,然后也沒有下文了。 
	  為人父母應該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自己的孩子在餐廳里,或者是高鐵、汽車、飛機這些公共的地方,總是會不小心打攪他人,或者被其他的熊孩子打攪。有的父母真的是喊一句就行,怕自己禁止孩子,讓孩子變得膽小。而且想當然的覺得孩子長大了會懂事,小時候皮一點更好。而有的父母喊都不喊,裝作沒看見。 
	  這樣的行為如果父母不去及時幫孩子改正,不去給孩子設立一定的規(guī)則,久而久之成為了習慣,那是害,不是愛! 
	  比如在家里,我們住的是高層,孩子在家里玩的時候拿著棒子去敲打暖氣片,我立刻走過去制止她。我說你敲打暖氣片,樓下每一家的暖氣片都會叮叮當當?shù)捻?,你影響了別人可不是一個禮貌的孩子。孩子說:“那天來修暖氣的叔叔就是這樣敲打的!”我告訴她:“叔叔敲打暖氣片,是因為工作需要,你敲打就不對了。”孩子聽后,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再也沒有去敲打過。 
	  我們父母應該盡早地讓孩子明白:世界是大家的,有些東西不屬于你。很多父母以為孩子自然會懂得感受到別人,不用教就會,這其實是等于放任自流。 
	  調(diào)皮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可愛之處,但是我們要學會讓孩子在不打擾她人的情況下去釋放孩子的天性。因為只有尊重他人,照顧他人的感受。擁有同理心的人才會得到他人的歡迎和尊重。 
	  以前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文章,值得父母深思。作者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給我們說了教養(yǎng)的重要性。 
	  “那是在一輛公共汽車上。我在始發(fā)站上了車,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緊跟著上來一對母女。媽媽三十多歲,戴著無框眼鏡。她的女兒五六歲,懷里緊抱著一只毛絨玩具。那時車廂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堅定地指指我,對她媽媽說:“我要坐那里。” 
	  我愣住了。 
	  女人抱歉地沖我笑笑。她低下頭,對小女孩說:“咱們?nèi)ツ沁吙看暗奈恢米伞?rdquo;“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我不知道小女孩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現(xiàn)在她與媽媽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隨女人去坐。 
	  我想,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個座位,而是一種滿足。或許大多數(shù)時候,她的這種滿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媽媽那里得到。問題是,現(xiàn)在,她并不是在家里。所以我也沒有讓步,給這個孩子上了一課。那天必須拒絕她,不僅要用語言,還要用行動。 
	  告訴這個小女孩:這世上,有些東西并不屬于她。不屬于她的東西,并非撒嬌,或者威脅唯一可以對她沒有立場和底線的媽媽就可以得到的。我覺得這是為人父母者,都需要讓孩子明白的道理。所以,當孩子在超市里躺在地上發(fā)脾氣,讓你滿足他;當孩子在家里撒嬌,讓你聽他的。你該怎么辦? 
	  特別是當孩子第一次這樣做的時候,就不能讓孩子“得逞”。要讓孩子們明白這樣做毫無作用,他們都很聰明,知道沒有效果,下次往往不會這樣做了。如果沒有盡早樹立規(guī)矩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那孩子終究也會被這個世界狠狠教育一番的。 
	  金星曾經(jīng)說過,孩子走向社會不招人討厭,就是我的的育兒標準。 
	  要說金星,我想媽媽們都不會陌生。三寸不爛之舌,言辭犀利,妙語連珠,口撕無數(shù)明星和社會現(xiàn)象,不過她這個育兒觀念我是贊同的。 
	  “我對子女成長教育的標準是:有一天走向社會,這三個娃不叫人討厭就行。孩子走入社會招人厭煩,是真正失敗在起跑線上了。 
	  都說讓人舒服就是最高的情商,你的言談舉止讓人舒服,是創(chuàng)業(yè)及做任何事的第一步,第一步是誰教的,指望學校嗎?我看夠嗆。 
	  我和社會、學校搶孩子,搶的是一個價值觀,一個道德標準,最后是一個態(tài)度。 
	  歸根到底,把什么價值觀灌輸給孩子,就結什么果。” 
	  因為父母的見識和教養(yǎng),是影響孩子最深的。 
	  有句古語說的好,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養(yǎng)一個有教養(yǎng)的孩子,做一個不被人厭的人,要從小開始,從每一個細節(jié)開始,不僅僅是口頭招呼一下孩子,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是不被大家喜歡的,是必須要改正的。 |